给米切尔个机会,就能卷起来

来源:说球帝
如果您经常看我的文章,大约对“米切尔悖论”并不陌生。“米切尔悖论”的含义是,犹他爵士顺风顺水时,有没有米切尔都能赢球,而当犹他爵士需要米切尔救场时,他们多半已是无法拯救。

其实“米切尔悖论”说的不是米切尔的问题,而是爵士的问题,而那个版本爵士的问题已经说了一千零一遍,都是往事,再提也没意思。米切尔尽了他该尽的责任,爵士5年,5年都打季后赛,第一季拉三巨头下马,第三季和第四季都是超神演出,3/5的高光率。新一代里面,这个成就挺够看了,如果爵士好歹打入分区决赛,或者米切尔有1米96~2米03,联盟和球迷对他的认可,还该更高一点。

米切尔一直是以一个“头铁”的形象出现在球迷语境里,至少在中文互联网是这样。原因也不难找,职业生涯前两季,他都倒在了同一个季后赛对手面前。火箭在国内拥有广泛的球迷基础,于是最多的人看到了米切尔彼时的打球方式:

莽,拥有类威少爷的身体宽度和疑似接近的脑回路;

干拔跳投没有很准,但乐于做这种高难度选择。手感在,爆,手感不在,寄;

突破至腹地缺少与内线空接的传球手法,近筐终结粗糙,大量吃冒。18年和19年,与火箭的系列赛,米切尔分别吃了14个和13个冒。

如果再联想到,米切尔对线的球员是哈登,与哈卡连线制裁戈贝尔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,更会加深人们对米切尔能力不足的印象。这大概会让戈贝尔产生错觉,原来自己在季后赛不好用,还是没人喂的缘故居多。其实,过了这一轮的卡佩拉,又何尝不是步履维艰,甚至不免让他怀念两个名字,一个叫戈贝尔,另一个叫唐斯。

不可否认,米切尔职业生涯的开始确实“头铁”。但米切尔的头铁还是该当褒义词看待。联盟近些年早熟的新秀不少,又有哪一个一上来就在季后赛球队打第一主攻手了?东契奇不是,塔图姆不是,莫兰特不是,胖虎也不是。只有米切尔有这个舞台,这既是压力,也是机会。

但这不是成功的机会。这个时代,不可能有新秀带队捧杯的剧情出现,谁都清楚犹他走不太远,对米切尔来说,这只是历练的机会,他比其他年轻人更早品尝到被包成粽子的滋味,失败的体验也就更强烈了几分。

那两年,出局的两轮系列赛,米切尔季后赛的真实命中率是44.9%和42.3%。能力确实不够,很多东西他也不会。对一个新秀赛季就挑大梁的年轻人,更多人看到的不是未来无限可能,而是对米切尔的上限提出了质疑。这也不无道理,一来,爵士的阵容底子很好,玩笑归玩笑,球迷们再看不上戈贝尔,也都会承认,爵士的基本盘是这法国铁塔,DPOY坐镇,爵士防守下限很高。二来,篮球是个超级身高歧视的运动,他最初的报名身高虽是191,但谁都清楚他顶多185。虚报逃不过群众的双眼,球迷们对身高不足的得分后卫,最深刻的印象,必然是励志故事。

所以,那时有个说法,爵士最弱的一环是米切尔。这话的意思是,在爵士修补空间,优化配置后,他们是一支兼具防守、投射、副攻手数量与团队素养的强队,跟冠军级别的球队相比,差点意思的只是头牌。

整一身走红毯的行头,戴了个小天才电话手表,岂不是儿戏?

事实上,我也一度以为,把米切尔升级成哈登,犹他大业可成。

就是在这种氛围下,米切尔干了一轮宣言式的系列赛。迪士尼,米切尔轰了两个50+,一轮系列赛投进33记三分球。博扬缺席,康利生娃,约基奇和穆雷双双逆天,米切尔还是能跟掘金干7场——卡椒不也是7场?

如果康利最终投进了那记追身三分,这轮系列赛可能会被更高频次地提起。成王败寇,除非是写在历史巨星背景板上的故事,人们很难记住一个大牌又不足够大牌的球星一次出局的系列赛。而类似的狂飙演出,米切尔第二年又来了一次,这一轮他投进了36记三分,拖着一瘸一拐的腿,勉力支撑起爵士一场不如一场的火力。由于得分太多,自然会触发舆论惯常的逻辑链条,以“不会传球”的罪名被口诛笔伐。

当然了,戈贝尔承受了主要的舆论火力。可没赢这个事实摆在这,专家和球迷也就必然把进入总决赛的德文·布克排在更高的位置。那也是无话可说。

但这两轮系列赛还是改变了我对米切尔的看法。如果说爵士在18年和19年的出局,还可勉强归因于米切尔在队友手感稀烂时撑不起硬解,那20年和21年妥妥是个超级英雄尽力,爵士输了,米球王没输的局面。20年和21季后赛,米切尔在场与不在场时,球队百回合净胜分差值分别达到了14.8和15.7。肉眼可见,爵士全靠米切尔的手感和能量续命。

犹他出局的剧情,不变的是离奇,不同的是姿势。引以为傲的防守不再可靠,这也难怪,他们修补阵容的方向就在加强进攻,拥有DPOY的底气,让他们对这一端的储备多少有些大意了。你也大可以把罪名继续加在米切尔身上,比如,质疑他为何不能在砍下35分的同时,再弄10个助攻玩玩?别说这不可能,隔壁东契奇就可以。若是米切尔可以得分助攻一把抓,又何愁带不动戈贝尔?如果他能打控卫,就可以把康利换成一个3D侧翼,这样,传控型后卫换防局不好用,以及后场双矮防守吃亏的问题,不就双双解决了?

对,我是在杠。但只要没夺冠,你总能找到一个刁钻的角度挑主将的不是。主将不要反驳,输家只能闭嘴,他能做的,一是或主动或被动地,寻找或等待身边更好的配置出现,二是不断进化、完善自身技术,让苛刻的球迷与媒体,鸡蛋里挑骨头的本领无从施展。

米切尔身边的环境的确在变化,而他自己也一定程度地做到了第二条。跟初代版本的他相比,米切尔当然会得更多了。从撑产量的三分手,到干拔领域的利拉德第二,从只会莽夫冲击,到近筐手感柔和,娴熟变向与变奏。这几年来,米切尔对自身的修补再明显不过。我们今天再去看米切尔的比赛,你确定还可以用“头铁”来形容他吗?

本赛季至今,米切尔挨了28个冒。你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,给你几个对照,东契奇挨冒28个,哈里伯顿30个,塔图姆29个,CJ31个,德罗赞36个——起码,米切尔没有比其他锋卫线上的主攻手更头铁。

其实,进化持续发生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,而这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——米切尔不过才6年级啊,在正常涨球曲线下,一个成才的球星就该一步一个脚印,逐渐解锁天赋树上的关键点位,将预备伟大的期待分阶段兑现。米切尔从一个被过重主攻任务压得窒息的年轻人,成长为季后赛飙分如砍瓜切菜的能量小子,再成长为科比之后最暴躁的13顺位得分狂魔,这历程不简单,但也不能算绝无仅有,你把以上描述套在布克身上,大体成立。

真正奇怪的地方在于,为何我们看到米切尔,颇有一种浮华散尽的沧桑感,这本不该是一个能量型球星的气质。

噢,原来我们老早就习惯了,米切尔是季后赛球队的老大了——准确说,是分区前5强队的老大。他一进入联盟,就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打球:

中锋没有开发价值;

大前锋没有空间价值;

小前锋没有单打价值;

控卫既没有空间价值,也没有单打价值。

这环境给一个叫乔丹的,一场比赛不得10个失误打底儿。米切尔愣是在没人料想得到的情况下,以新秀身份,撑起了全联盟解法最匮乏的配置,冲到季后赛第二轮。

然后,被揍了个满头包。

舞台很高,剧本难演。情节离奇,结局惨淡。

这么看来,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犹他爵士会巅峰解体了——缺少了温和、平缓的成长期,没有过渡,起手就是高潮迭起。平移至一支正常的球队,米切尔和爵士的起点,起码比别人早了三年,相应的,精神内耗也早了三年。在米切尔的第五个季后赛,已经试过各种姿势的犹他爵士,再找不到刺激彼此的新鲜玩意儿。可似乎没人意识到,他们还没有真正看到过,球队主将最美好的画面,会是什么样子。

季后赛57分,现役球员最高,这不就是最美好的画面?

这都能输,那么,还能有什么盼头?

米切尔说,那是因为,你们没看过71分。

常规赛,季后赛,现役最炸裂的飙分盛宴,都归了他米切尔一人。爵士自有不后悔的理由——只要想到明尼苏达今后若干年的刺骨寒风,盐湖城就会春意盎然——米切尔的肩膀,亦不惮于再多一份沉重。可能是联盟最拥堵的锋线空间环境,这是爵士1.0版本。双矮后场,这又是2.0版本的剧情。赛季第一个月,场均干38.9分钟弥补加兰的缺席,而这一次没有加兰,他震古烁今,顺手致敬了东契奇刚刚贡献的传奇演出。

这小子,给他个机会,他就能卷起来。

71分就是71分,没得辩驳,无可更改,写在面板数据表上的指标就是硬气,这让米切尔牢牢地附着于历史得分爆发力的榜单上,薅都薅都不掉。他喷薄而出的比赛能量与胆气,就像这榜单名字旁的注解:

多诺万-蜘蛛侠-米切尔,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,若他有100分的本领,他便能挑起120分的担子。这脾气秉性,跟榜单上面那个名字,如出一辙。